在云南楚雄州,一项被称作“一把手组阁”的基层政府领导班子改革,在几个县的局、镇进行了试点。其中,在元谋县元马镇,今年6月,全部副职被免,由“一把手”提名人选重新“组阁”。这突破了原有的干部管理模式。“组阁”者认为新的班子更团结、有活力和提高了效率。
不过,在现有体制下小范围的“组阁”如何保证可行性,是试点遇到的首要问题。对“组阁”后班子如何考核,元谋县还在制订计划中。新班子是否会有更好的施政效果,则要在三年内检验。本报记者 钱昊平 云南报道
“现在副手都是自己选的,如果工作不能再上一个台阶,如何向县委、向全镇人民交待?”11月30日,彭金富说,半年来一直感觉压力很大。
彭金富是云南元谋县元马镇的党委书记。今年6月,他联合镇长“组阁”了自己的班子。元谋县委根据他们的请求免掉了该镇党委、政府全部6名副职。又依照他和镇长的提名,重新任命了8名副职。
在元谋县,这样的做法,被称作“一把手组阁”。根据“一把手”提名任命副职,打破了“上级委派”的传统干部任命模式。
虽然“组阁”人员还需经上级党委考核,不过,彭金富认为自主权大多了,“上级毕竟是在你的提名名单中选择”。
对于这样的“试验”效果,彭金富认为“组阁”后的班子“更有凝聚力,也更有执行力”。
“一把手”申请“组阁”
镇党委书记和镇长请求县里免掉自己的所有副职,由他们提名人选,重组班子
40岁的彭金富,先后担任过3个乡镇的党委书记。他称,过去,“一把手”对于副职的工作其实很无奈。
2003年他出任花同乡党委书记,一次他与一名副乡长下乡,布置完工作离开前,他对副乡长说,你留下来,直到问题解决。不过他的汽车刚发动,副乡长骑上摩托跟在了后面,也回了乡政府。
“但我拿他没有办法。”彭金富说,作为“一把手”,他对副职的任免几乎没有发言权。
根据我国干部管理体制,乡镇一级正副职干部都由县委管理,县委组织部任命、考核。“我干得怎么样,跟你乡党委书记没有什么关系。”彭金富认为这使得一些副职干部懈怠,特别是一些岁数大、提拔无望的干部。
2007年12月,彭金富调任元马镇党委书记。元马镇是县政府所在地,6万多人口,占全县人口三分之一。他说,元马发展压力大,土地、拆迁等社会矛盾突出,但原班子成员大多在当地工作时间较长,疲软、懈怠。
彭金富希望解决班子问题,但一直没有好的办法。今年4月,元谋县党政领导到元马镇调研,他觉得机会来了。
彭金富和镇长祖凌商量,决定向县领导提出“组阁”请求:免掉副职,由“一把手”提名人选,组建新班子。
“组阁”这一领导班底组织方式,在我国并不多见。“一把手组阁,是对现行体制的重要突破。”彭金富说。
不过,在元谋,“一把手组阁”已有先例。2008年时,元谋县委组织部长周良才向县委提出“组阁”想法。今年11月29日,周良才说,当时元谋正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,而当前对干部评价体系不健全,干得多少、好坏都无所谓。在寻思对策时,他想到了南华县的“一把手组阁”试点。
南华与元谋都属云南楚雄州管辖。2007年6月,南华县在人事劳动局试点“一把手组阁”。其做法很快被楚雄下辖的武定、牟定等县仿效。
周良才认为,免掉副职,重新“组阁”,让干部能上也能下,能激发活力。而“组阁”让“一把手”对班子配备的自主性更大,班子会更团结。
2008年7月24日,元谋县委下发《元谋县科级领导班子“一把手”组阁制度(试行)》。第一个试点单位选在城管局,由局长提名,经组织部考核、县委常委会任命了两名副职。这样的做法既实现了“一把手”意图,又保证了“党管干部”。
周良才认为,元谋城管局“组阁”后班子很团结,管理水平大幅提升。
在彭金富和祖凌提出请求后,今年5月,元谋县委同意在元马镇试点。
看档案提前“挖”人
彭金富回忆,“组阁”正式展开前,他们已物色好十几个人选,并事先沟通让他们去报名
随后,元谋县委组织部开始制订本次“组阁”具体方案。
元马原有6名副职,而按照干部职位配备需要8人。免掉原有副职后,将通过“组阁”配齐全部8名副职。县内有意参与的干部都可报名,由“一把手”挑选提名。
“组阁”消息传开后,引起原姜驿镇党委副书记吴云强的关注。吴云强的父母在县城居住,他想回到县城。“另外,毕竟县城舞台更广阔。”11月28日,他说听到消息后就打算报名,没想到彭金富主动打来电话,问他是否愿报名。
原来,组织部制订方案期间,彭金富和祖凌已在物色人选,为“组阁”提前布局。他们查看了全县449名副科级以上干部资料及197名正(副)科级后备干部资料。
吴云强的资料显示,他当年竞聘副科级岗位时,演讲、答辩、民主测评在那一批次都是第一,并先后在教育局、政府办多个部门工作过。“综合协调能力很强。”
决定“挖”吴云强后,彭金富和祖凌去了趟姜驿镇。彭金富说,此行一是考察吴,二是征求当地党委领导意见。对方表示愿意放人。去时吴云强不在,彭金富回去后给吴打了个电话。
彭金富回忆,“组阁”工作正式展开前,他们已物色好了十几个人选,并事先沟通,让他们去报名。
新班子的“进步”压力
元马镇副镇长钱永林说,“组阁”后压力大了,“人家将你组进班子,不好好干怎么行?”
6月7日,“组阁”实施方案发布,元马镇6名副职全部被免。
方案规定,全县具有三年以上工龄、有乡镇基层工作经验的公务员都可报名。正式报名结束后,经审查有22人符合任职资格。
“但并不一定都适合到元马任职。”彭金富说,比如有个县局的办公室主任能力很强,但他不熟悉元马的情况,后来没被提名。
最终,彭金富他们从22人中提名了15人上报组织部。按要求,每个职位须按1:3比例提名人选,供上级考察,“组阁”8名副职需提名24人,彭金富他们又从没报名的干部中提名了9个。“只要符合任职资格,我们的提名不受限制,不论是否报名。”彭金富说。
彭金富介绍,提名是在他和镇长商定、乡人大主席监督下完成的。他称自己和镇长祖凌没有分歧。每个职位三个提名人选中,都有“第一人选”。
接到提名人选后,元谋县委组织部会同相关部门对24人进行资格审查。
6月13日,组织部确定8名正式“组阁”人选,提请县委常委会讨论,当天获得通过。
8人都是元马镇提名的8个职位“第一人选”。彭金富的“组阁”意图实现。
元谋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黎建波说,“既然搞组阁,只要提名人选没有问题,还是应充分考虑一把手的建议。”
公示一周后,6月21日,元马镇新领导班子正式履职。
11月30日,元马镇副镇长钱永林说,“组阁”后压力大了,“人家将你组进班子,不好好干怎么行?”
“士为知己者死。一把手信任并选了你,不能给他抹黑。”现任元马镇党委副书记吴云强说,他认为“组阁”后的成绩一定要超过原班子,“人争一口气,树活一张皮”。
作为“一把手”,彭金富觉得“组阁”后最大成果是拆迁任务完成了。县城建设确定了48亩的拆迁任务,原班子一两年没完成,新班子组建后进行了任务分解,原计划12月底完成,结果11月30日完成了。
“执行力强多了,安排的活都能完成。”彭金富说新班子“更团结了,至少到目前还没有不服从领导的”。
他觉得新班子的工作态度与以前也不一样,以开早会为例,8点开会,现在7点50分都到了,以前不到8点10分到不齐。
彭金富也觉得有压力:“让你自己组阁了,今后总体工作要是没有明显进步,将无法交待。”
“旧班子”被借调
元谋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黎建波说,旧班子在原单位肯定不好再开展工作了
在楚雄州南华县,2007年6月,县林业局、人事劳动局、财政局试点“一把手组阁”,但一年之后,三个局的“一把手”都调整了。
在南华县原人事劳动局长、现财政局长周建东看来,“组阁”是有意义的。不过他认为,若中途调整“一把手”,就很难有推广价值了,“到时的成绩算哪个班子的?”
周建东认为,干部调整过于频繁,在目前是普遍现象。这成为试点的一个遗憾。
按照规定,“组阁”时,被免职的副职也可以报名。元马镇原党委副书记李海波等三人放弃了报名。
李海波认为“组阁”是好事:“干得时间长了有疲劳感,积极性不够,换批人思想能活点。”
他有意见的是,到最后一刻才突然宣布免职。“那时只是听说,也没有正式消息,大家还在埋头干活,突然被宣布免职了。”李海波说,他不想在元马干了,并担心报名后不被提名,就没报名。
11月30日,元马镇纪委原书记杨建友说,既然要重新“组阁”,不可能原班人马都留任,他说自己不报名算有自知之明。
原班子中获留任的两个副镇长分别是57岁的钱永林和55岁的刘加坤。
他们任村支书时都曾连续三年获得楚雄州委表彰,破格从农民转为公务员,直接担任副镇长,并继续兼任支书至今。今年6月“组阁”时,两人还处于试用期间。
对这二人的提名,彭金富承认有因他们是典型的成分。不过他说,更重要的是能力,二人农村工作经验丰富。此外吸纳两个50多岁的副职也是考虑班子要老中青结合。
11月30日,钱永林说,自己当时想:“年纪大了,报就报一下,选不选我都无所谓。”
另一名原副镇长聂正云也报了名,并获提名,不过不是第一人选,未获任命。聂正云说,自己到元马镇还不到两年,还想再干一段,所以报了名。
彭金富认为聂正云其实为了“顾全大局”才报名的,“如果原班子成员都不报名,社会舆论也不好。”聂正云称“也有这个因素”。
根据元谋县的“一把手组阁”制度,未被重新任命的原副职,一般在原单位改任同职级非领导职务。
“但在原单位肯定不好再开展工作了。”11月29日,元谋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黎建波说,目前此四人被借调到县委临时机构:党建工作“创先争优办公室”。他们的人事、工资还在元马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