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沪高铁今日正式运营 沿线城市欲借机提速经济
[ 来源:中国新闻网    更新时间:2011/6/30   ]

    中新网6月30日电 (财经频道 何敏)备受关注的京沪高铁将于6月30日15时正式开通运营。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建设里程最长、投资最大、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,京沪高铁贯通“三市四省”,串起京沪“经济走廊”。京沪高铁的开通,不仅乘客可以享受到便捷与实惠,沿线城市也需面对高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。专家指出,各省市要想从中分得一杯羹,配套设施建设不能忽略。

  贯通“三市四省”

  千里京沪实现一日往返 全程24站并非站站停

  京沪高铁于2008年4月开工,总长度1318公里,总投资约2209亿元,全线纵贯北京、天津、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河北、山东、安徽、江苏四省。它的建成将使北京和上海之间的往来时间缩短到5小时以内。

  京沪高铁共设24个车站,除了京津沪共设4个站点外,河北设2个站点,安徽设4个站点,山东设6个站点,江苏设8个站点。京沪高铁开通后,两个速度等级的列车共有三种运行模式:京沪一站直达、省城之间直达和沿线车站交错停车,这也意味着京沪高铁并非“站站停”,将根据运行模式停靠不同车站。

 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此前在发布会上介绍,京沪高铁初期每天开行高速动车组列车90对。其中,时速300公里动车组列车63对,客座能力10.9万;时速250公里列车27对,客座能力4.5万。

  高铁点燃“空地对决”

  最低410元剑指民航 乘客要实惠也要便捷

  京沪高铁票价已经出炉,最低410元,最高1750元。据悉,京沪高铁采用多级票价机制,时速300公里“G”车,上海—北京二等座555元、时速250公里“D”上海—北京二等座410元,此外还有一等座、商务座多种选择。相比动辄上千的机票价格,高铁价格更为“亲民”。

  除了价格优势外,京沪高铁更推行各种便民服务。京沪高铁首先实现网上购票,乘客可登陆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网站(www.12306.cn)购买车票。凭二代身份证在网上购票的乘客无需换纸质票,可以直接刷身份证进站。

  此外,京沪高铁为全沙发式坐椅,商务座车厢坐椅可以“变形”,乘客可平躺在坐椅上。列车每排坐椅下都设置有充电插座。据《新京报》报道,今年年末,京沪高铁将开始试验手机上网和WIFI功能,届时乘客将能顺畅上网。

  串起京沪“经济走廊”

  沿线城市欲借机提速经济 需打破配套设施瓶颈

  京沪高铁北接环渤海地区、南衔长江三角洲,经过十几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,沿线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超过四分之一,GDP占全国40%。新华社文章称,京沪高铁贯穿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,不仅实现了北京与上海的高速连接,还将有效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增长、人员就业,将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和最具潜力的两大经济圈串联起来。

  目前,一些楼盘争打“高铁牌”, 部分沿线城市的房价已经开始上涨。据《齐鲁晚报》报道,济南西站周边区域的房价更是以“高铁速度”飞涨。济南西站附近的一个楼盘,2006年一期房源销价在3000元/平方米左右。二期房源预计在9月底10月初开盘,预计开盘价8000元左右。

  京沪高铁速度快,选线要求更高,加上部分城市的旧火车站周围已经建成当地商业中心,增加线路或是把车站建在城市中都有许多不便,所以京沪高铁24站中,大部分车站是新建的,有些还远离市区。有专家指出,沿线城市要想借高铁发展经济,基础配套设施必须迅速跟上。

  此外,京沪高铁的开通大大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,同城效应日趋显著。高铁驶来,带来了机遇,同时也给沿线各城市带来挑战。济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葛金田曾对《大众日报》表示,京沪高铁对济南带来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企业总部迁出、高端客户群体流失、高端人才流失、高端产业难以汇聚等方面。他建议,首先应当完善城市服务功能,增强集聚要素能力,通过完善的配套设施,吸引各种高铁沿线要素流积聚。

 上一篇文章: 南海舰队本月连续6次军演 官方解释与南海无关
 下一篇文章: 社会保险法正式实施 社保卡以后将实现全国通用
顶部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
最新信息
  中石油最大炼化项目事… 
  教育考试制度改革方案… 
  外交部回应核弹头数量… 
  神十本月中旬择机发射… 
  李克强应约同欧盟委员… 
  6000家机构承诺不接受… 
  广西将正式施行艾滋病… 
  北京人力社保局:建议… 
供应信息
求购信息
如果您需要我请点我... QQ:630654366
返回首页联系我们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服务回到顶部
皖ICP备05013160号
网络实名:燃气表网 通用网址:燃气表网
服务电话:0551-3448670 传真:0551-3448670 手机:13966768269 E-mail:gmeter@126.com
(C)版权所有:燃气表网 网址:www.gmeter.cn  www.gmeter.com.cn

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38号